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7的文章

150數位閱讀角的簡單想像

有幾個朋友學校圖書館都接受了玉山基金會的支持。昨天跟大學同學餐敘,大致理解基金會每年會協助電費和約2000本圖書。(如果有錯誤請再告訴我) 我想,就玉山基金會提供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加上去什麼,讓圖書館的資源更豐富呢?我的解答是數位閱讀角。這個閱讀角的目的有 1.加入數位閱讀資源 2.建立數位閱讀習慣,藉此打破縣市閱讀經費不足、時間限制(24小時上線)、空間限制。 3.讓閱讀志工講解完數位閱讀資源後,學生可以實際在圖書館閱讀 4.閱讀型態更加多元 5.解決指定閱讀書籍數量不足的問題(有些資料庫沒有版本限制) 另外,這個習慣建立後,慢慢可以引導到自學去,這個才是核心。而且我在很多演講上都說過,公圖資源只是一小塊,Internet才是一本最大的書啊!

149 我怎麼想出一個資訊素養課程

你知道如果做出一個承諾,但是卻置之不理的話,這個承諾就會變成一個Loop一直耗費你的大腦記憶體嗎?這不是我說的,而是一本叫做「搞定」的書說的,不過在我身上真的會有這種狀況出現,所以我現在就是做把這個Loop打開的動作。 噗浪年會前,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要去跟人家分享資訊素養課程的設計,那該怎麼說?(雖然有人邀請了,不過我都沒答應,因為一方面自己沒時間,另外一方面思考體系未形成是要去分享什麼呢?)今天檢視我的trello終於下定決心把它寫出來,因為寫這樣一篇文章也不過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情,趕緊做完,不要得到懶癌啊! 那......我是怎麼去思考資訊素養課程的呢?這裡有一張圖大家參考一下 原則上我還是以課綱為主,先檢視一下學習內容裡面的相關敘述,接著就要看個人特質了。因為如果你是一個生活經驗很豐富,也具備專業素養的資訊老師,透過這些學習內容的思考,應該可以產生一些情境,並且連結至相關服務與軟體功能。但是如果生活經驗不足呢?那麼就想辦法把這些內容跟軟體還有服務先對起來,接著用這些軟體和服務的功能還有你想得到的情境為關鍵字去搜尋一下,應該可以找到一些資料,做一下彙整動作應該也可以生出一些想法來。真的都蹦不出想法來的時候,看看有沒有人寫好的東西,先上著吧!不過記得要多跟學生互動,觀察學生的反饋,慢慢也可以修正出不錯的教材。另外就我的觀點,所謂的資訊素養應該是用資訊工具面對世界變遷的作法。所以以此為思考,如果要設計一個讓學生感同身受的教學設計,情境是很重要的,在我的情境思考中,最重要的有三項 與生活的連結 適合學生的學習階段發展 帶得走的核心能力 如果能夠把這三項思考進入情境的營造中,應該可以設計出符合資訊素養需求的教學設計。但是問題又來了,看我屁了一堆,好像還是抓不到主軸喔!有沒有什麼工具可以幫助設計者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自我檢視呢?我現在用的工具是-杜邦模型,我提供一個 五年級設計的範例 給大家參考一下。透過杜邦模型的分析,你可以 確認你的教學目標。 掌握學生學習後的形象(產品,你也可以用學習表現來思考)。 程序,讓自己的教學流程先演練一次。 資源,思考課程中可以用到的相關資源。基本上我會把這些資源彙整成一個網頁(推薦google site),日後還可以讓學生延伸學習。 那下面呢?沒有下面了啦!心法通

108課綱下遺失的那一塊資訊教學

剛剛去完三天噗浪年會,一方面去汲取新知,一方面也去尋找答案。尋找那個答案呢?我在尋找在108課綱下,小學的資訊教學將何去何從?我們都知道,依據108課綱的規劃,小學的資訊課程被「建議」可以在彈性課程實施,實施年級則是由五年級開始。參加年會時我跟來自各縣市的夥伴交換了一下資訊,大致瞭解有些縣市對於這個規劃有點擔心。因為他們認為現今小學的資訊教學雖然未臻理想,但是因為最少還算是個「議題」,目前學校或多或少都有排入時數。而且小學老師本來就是以包班制的通才教育來培養,所以在小學的資訊教育反而因為老師本身既有的學科專長再加上資訊應用的結合呈現更多元的風貌,一點也不比其它國家遜色。 為了延續這樣的學習風貌,便有些縣市如台北市、新北市、宜蘭縣、高雄市,便以市定課程規範,統一在小學課堂中排入資訊時數,避免因為課綱中的文字造成小學資訊教育水準參差不齊的狀況。在宜蘭方面更是訂定了各個學習階段的科技領域評量標準,除了排出課程的時數外,更提供了各個階段的評量依據,十分的用心。 去到年會後,我也將這個議題拿到晚上的交流時間中討論,因為我們不能老是拿著自己的縣市的眼光來衡量整個台灣的狀況。果然,一問下去,情況有點悲觀。有些縣市的老師對於這個狀況絲毫不知,有些縣市的校長則說在某些地區因為缺乏資訊師資,所以剛好可以「彈性」的去除掉資訊課程。一位學區跨高雄、台南、嘉義的中學資訊老師更說這樣他們更頭痛了,收到的學生程度差異可能會較以往更大。 瞭解完現況後,我們再來討論一個更核心的問題,為什麼要在小學階段就必須要有專門的資訊課呢?我想我不要直接回答,我來列出一些問題,讓大家自行判斷,也讓大家自己評估小學需不需要正式的資訊課程? 108課綱的正式名稱應該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也就是說它應該是要有個完整銜接的規劃。但是依據課綱中的文字「科技領域於國民小學階段並未規劃為領域學習課程, 建議 於彈性學習課程實施」,在台灣較為重視資訊教育的縣市會確保「建議」能夠被落實執行,但是如果縣市沒有這種規劃,學校又在缺乏資訊課程的狀況下依照學校現況「彈性」的不予實施,這樣子會不會讓原有的數位落差變得更明顯呢? 再從學習內容來分析。或許會有些規劃專家說:「小學課程資訊融入就可以了啊!不用另外將資訊課堂獨立出來啦!」。我假設我先不預設一定要將資訊課程獨立出來的立場。我們先來看看目前課綱中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