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7的文章

145 12年國教課綱的課程包

最近在偉瑩的FB上看到關於12年國教課綱課程設計的 論述 ,對於曾世杰教授的回答十分佩服。對我們現場授課的教師來說,如果能夠有一套符合12年國教課綱的教材提供我們初期教授時的參考,也是我們十分樂見的。所以我們也希望專家版本可以加快速度,在正式實施前便能提供給教師預習與討論,以便做好12年國教課綱上路前的工作。 不過,我們還有個結構性的問題-國小階段的資訊教材由於並不在正式課程裡,所以我擔心並不會有所謂專家版本的誕生。可是課綱又偏偏從5、6年級開始寫,而且一般學校又從3、4年級開始上課,所以混亂的狀況應該是避免不了了。 既然12年國教課綱裡面包含了國小到高中的學習階段,那麼它就應該是一個整體,而不是某些階段的授課內容以彈性且建議的規劃方式為之,到最後反而讓這些教學的內容陷入混亂的方式。(我在意的不是多不多元的問題,而是國小學童上了國中後會有銜接的問題。國中端不是從0教起,他們有他們需要的學生基本能力。如果國小沒有把這一段做好,便好像是在完整的教育方案中開了個缺口,令人擔憂) 所以如果國教院真的要做課程包,請務必做出大全包,讓所有授課內容都能符合12年國教課綱的精神,也就是實現No Subject Left Behind的精神。而且在資訊方面,不僅做出大全包,更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讓台灣教師的創造力得以發揮。 我的建議是可以在製作課程的過程中將所有的內容以知識樹的方式呈現,將所有的素材以資料庫的方式編碼儲存,並且以創用CC的方式將所有素材全數授權出去。這樣做法的好處是我們會擁有 1.一個專家版本 2.有意願也有能力的老師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版本,而且不用從頭開始。 3.因為使用創用CC授權,相同方式分享的精神。可以讓更多人的智慧結晶一起共享共用。也就是有機會變出更多衍生的版本。 4.符合我們政府OpenData的政策 真心希望在12年國教課綱實施後,我們整體的資訊教學都可以在兼顧素養的取向下,符合課綱的要求,也能發揮台灣教師在課程設計上的創意。

144 「閱聽」詹宏志-在路上在書上

有好一陣子沒有到YouTube上去尋寶了,這一陣子因為開始恢復踩飛輪,所以又開始到YouTube上面去找一些適合邊踩邊聽的演講。以前都會聽聽羅胖的羅輯思維,現在則比較沒有目標,也有一點開發新主題的想法。 不過雖然是沒有目標,我還是有一些脈絡可循。例如 「詹宏志」「郝明義」「TEDXTAIPEI」「大小創意」裡,總是會有些好內容值得去挖掘,例如今天挖到的詹宏志在「一席」上的演講-在路上在書上。 這段演講中詹宏志提到了兩次的旅遊經驗,提到了或許有些旅行是我們可以主宰的,但是有些卻是世界推動了我們。(這是他提到的歌) 也提到了因為他想搞懂旅遊這件事,到處去蒐集經典旅遊書,並且從中獲得的收穫。至於他對旅遊及戰爭、國家的解釋,更是我以年沒有聽過的,十分的有趣,更可以見識到詹先生知識的淵博,另外他的冷笑話梗功力也不錯,總是會讓人有一些意外的驚喜。 對了,裡面有段從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提到以往歐洲大學教育的模式,還有工匠教育的養成,也是超級有趣的,在這裡我就不破梗囉!請自行聽聽看。

143自學程式寫作

昨天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思考了一下怎麼協助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有個學生下課跑來跟我說:「爸爸請我來問老師,要去哪裏補程式寫作?」我問她說:「可以自學嗎?」網路上的資源其實還蠻多的。後來她還是希望能夠找實體學習的地方,所以我也只好跟他說,那......找一下大學開的課程吧!應該會比坊間比習班好一點。 跟學生講完後不久,剛好有點空堂。所以就複習了一下線上的程式學習資源,其實還蠻完整的啊!例如使用codecademy 只要能夠克服遇到英文即快閃的問題,搭上google 翻譯,應該也可以學到不錯的程式寫作技巧,搭配買一些書籍來學還有參加社群,也就夠了吧!不過昨天在玩codecademy的時候(我試著去摸R語言),發現前一陣子入手的「漫畫圖解程式設計」這本書 http://books.gotop.com.tw/v_ACL049700 對於學習程式語言真的有點幫助。以前看到文字介紹變數時,看得頭都暈了,但是看完這本書生動的介紹後,一些不同性質的變數,都可輕易理解,因此在學習程式碼時,阻礙也就少一點了。所以我想以後如果再遇到這類學生,可以買這本書來當獎品,鼓勵他們繼續往前。雖然老師無法做更深入的指導,但做個簡單的引路人,應該還是可以的啦!

142當電腦教室加入手機作為教具

那天跟一些朋友聊天,思考電腦教室的面貌,也提到了將手機引入電腦教室的一些想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考呢?因為我想,手機在現代人的資訊應用中扮演著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跟電腦分庭抗禮,這個光是從流量上面來觀察就可以看出這個趨勢。(資料取自statcounter) 可是關於手機與電腦分工還有雲端應用的體驗等議題,卻少見落實在一般人的手機應用上。也就是說我們雖然承認它是一個生活中重要的資訊工具,也知道它還有很多可能性,但是在我們的教育內容中卻不曾好好重視它。所以當我們抱怨孩子或一般民眾使用手機的方式不正確時,我們有沒有思考過,我們的教育體系可以做些什麼呢? 另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現在手機越來越便宜了,依我的估算,5000元一部的手機已經可以滿足我們教學上大部分的需求(如果要來做高階的AR和VR可能還要再等等),但它一旦加入電腦教室教具的行列中,可以引伸而出的教學會更加的豐富而多元。光是我這學期透過手機介紹google翻譯及地圖如何透過PC與手機連動,就讓班上的孩子們興致勃勃了,並且也可以讓孩子可以體會到手機不是只有作為社交與聯絡用,可以用的東西可多著呢! 所以將手機導入電腦教室的教學中除了可以教導PC與移動式的雲端應用學習外,也可以用來做行動裝置資訊安全、將手機作為隨身感知、記錄系統等等的教學應用。更進一步的來思考,或許我們也可以透過台灣優良的教學設計能力,跟台灣優異的硬體設計能力結合,創造出有趣的產學合作模式,並且思考出有趣的商業運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