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7的文章

141 人生第一台MBP入手

還要花很多時間習慣,太直覺了。 電池真的很有力。 想要系統性地學習,所以會去買本書,目前看到這本 「Apple教我的工作方法:200個讓蘋果店員也推薦的Mac高效率活用術」 ,請MAC老手再推薦一下。 果然用ipad和用Mac並不是同一件事。😓 先從 標點符號 學起吧!

140-107課綱下我的校本課程設計

107課綱對小學來說有個大問題,除了沒有列入正式課程之外,目前資訊科技方面的規劃也只規劃到高年級。 沒有列入正式課程的部分,許多學校的處理方式是將它列為校本課程。既然是校本課程,那麼應該是全校每一位小朋友都會上到此課程,也就是說在小學階段,應該就要從一年級規劃起。不過從現場人員對於兒童發展的相關思考(視力、肌肉),我會比較傾向從3年級起來規劃。 但是 目前的課綱只到5年級怎麼辦呢?( 根據網友回報, 國小資訊的部分是建議3-6年級無誤,只是這版本不像九年一貫版有區分中高年級,而是直接採用高年級代碼代表喔。這個部分在前年的公聽會曾有老師提問了~ ) 目前我的做法是參考97課綱並結合107課綱,將107課綱中比較適合中年級教學的部分放到3.4年級來教學。經過我稍微整理了一下文獻,我分別分成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來思考 在學習表現部分,我個人認為資訊科技的使用態度很適合在3.4年級就建構好完整的基礎 這些學習表現敘述如下 資訊科技的 使用態度 (a) 資 a-III-1 能了解資訊科技於日常生活之重要性。 資 a-III-2 能建立康健的數位使用習慣與態度。 資 a-III-3 能了解並遵守資訊倫理與使用資訊科技的相關規範。 資 a-III-4 能具備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至於在學習內容方面,我個人認為 系統平台(S)資訊科技應用(T)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H)都很適合規劃為3.4年級階段的教學。 資 S-III-1 常見系統平台之基本功能操作 資 S-III-2 常見系統平台之使用與維護 資 S-III-3 常見網路設備與行動裝置之功能簡介 資 T-III-1 繪圖軟體的使用 資 T-III-2 文書處理軟體的使用 資 T-III-3 瀏覽器的使用 資 T-III-4 資料搜尋的基本方法 資 T-III-5 數位學習網站與資源的使用 資 T-III-6 簡報軟體的使用 資 T-III-7 影音編輯軟體的操作與應用 資 T-III-8 網路通訊軟體的使用 資 T-III-9 雲端服務或工具的使用 資 H-III-1 康健的數位使用習慣 資 H-III-2 資訊科技之使用原則 資 H-III-3 資訊安全基本概念及相關議題 不過這只是個很粗略的分法,透過螺旋式課程的概念也可以加深與加廣將課程深化後放到高年級上

139 老師,我忘了標點符號.....

最近經常發現四年級學生又常常被輸入法困住了。不就是忘了切換方式,不就是忘了標點符號輸入法(可是三年級都有教阿!T_T)。 所以,咱決定來放大絕。會忘記是不是,好啊!那我們就多花一點時間來寫電腦筆記,每周都寫點筆記,經常用就不會忘記了。 不過筆記不能亂寫的,有點學問。所以我採用了廣受學霸(中國名詞,蠻威的)歡迎的「康乃爾式」筆記法來讓學生有系統的整理一下筆記。 那這個筆記法怎麼做呢? 來, 這裡有資料 ,你可以參考一下。如果不幸網頁資料不見了(這個常見),請自行去公圖借「 經理人」145期觀看。什麼?不會用公圖數位資源,那我很懷疑你是不是民權國小畢業的XD。因為四年級我們都有教過,也會變成我們的校本課程。不過真的還不會的話,請看 這裡 。 此外,目前我設定是用google doc來寫筆記,為什麼呢?因為不用擔心學生 家中的軟體與學校使用軟體的差異造成的介面辨識問題。而且我還有一個小思考是以後會將google doc 與 google keep綁在一起,所以目前選擇以google doc為主。 那麼,需要自己設計範本嗎?其實不用,有個 範本 可以參考,改成你需要的就可以。好吧!以後把這個納入四年級的課程,我就不相信這樣磨下來,還有人跟我說他跟輸入法不熟。😆

137一個以素養為出發點的資訊課程設計

最近一直在研究107課綱,除了理解一下國中端的「核心素養」、「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外,也試著找尋如何在107課綱的架構下,順利且有效的協助學生銜接國中的課程。除此外,還有個任務是讓資訊課程可以向下延伸。因為目前本校的資訊課程依舊是3-6年級,如果要繼續維持這個課程架構,勢必得在正式學習架構(國中)下,將課程延伸到三年級。 不過在設計課程時,我們會遇到一個頗大的問題,就是107課綱揭櫫的「素養」兩字。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我認為他還是脫離不了「認知」、「情意」、「技能」三個範疇(雖然總綱還有寫能力,不過我認為前面三項已經可以概括,沒有必要多長出一個概念)。但是,細膩的來說,我們又可以從12年國教的 總綱 裡找到一些思考點 「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 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綜整相關文獻及討論後,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並與「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相連結,提出「 自主行動 」、「 溝通互動 」及「 社會參與 」等三大面向,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好了,學術的部分大概告一段落。接著我們要來解決實際面的問題-「教學設計」。據我所知,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好像都無法提供適當的教學範例,引導現場教師設計出符合素養取向的資訊教學設計。如果長此以往,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我想應該不出兩種,一種是照著出版社版本的教科書上課,行禮如儀就是,另外一種是按照自己的教材上課,反正我寫出來的教學設計相關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字面上完全也都可以符合107課綱上的文字敘述,那請問這樣子制訂出的課綱 是在寫心酸的嗎 ? 為了希望能夠落實「素質」取向的教學設計,我抓了幾個點落實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分別是 認知 情意 技能 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有機會希望再延伸至 「 自主行動 」 「 溝通互動 」 「 社會參與 」 所以我設計了這樣子的一個教學 「紙本地圖與google map」 ,接著我來解釋一下這份教學設計引用的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