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5的文章

099-遊戲式運算思維的培養?

昨天有個夥伴在 Ethan Lin​ 的程式設計討論串中建議,或許可以用kodu來做遊戲式運算思維訓練。赫然想起 強尼王​ 給過我一份資料,大約近300頁,詳細的介紹了kodu的應用和教學進程加上 Kai-Ho Chan​ 在微學習上的錄影,應該是可以教出一套還不錯的運算思維教學,而且因為界面是英文的,所以,或許有機會讓小孩自然的學會看英語、不要排斥英語。 如果要使用kodu,接下來要處理的幾個議題是 1.他在我目前運算思維教學課程中的位置 (目前已經有 code.org  scratch s4a) 2.運算思維的套用 (目前我的課程全部套用在以下架構中),所以即便是將kodu引進,也要套用進去才夠完整

098-「行者」,你真的觸動我了~

昨天晚上,準時到高雄電影館看期待已久的紀錄片「行者」。兩個半小時後,從電影館出來,沈默不語。不語並不是沒有太多的觸動,反而是因為觸動太多,需要一點時間消化過多的思緒以及紀錄片中的畫面和對白所引起的內心共鳴。 先說說林麗珍這個人,從影片中給我的印象來說,她儼然是藝術界的賈柏斯。因為看了她的編劇、看了她的舞台設計、看到她對肢體動作那細微的要求,還有看到她要求舞者起心動念的融入,絲毫沒有妥協,因為她說,就是那麼一點點,美感就在那一點點之中誕生了。

097 數位偏鄉課輔?

10月,我會去跟一些參與數位學伴計畫的大學生說說數位資源的應用,但是數位資源只是輔助,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對於「數位學伴」這個活動所下的註解,還有對於自我的定位。所以我寫下了下面的想法 我們不是變成大熔爐,而是美麗的馬賽克拼圖,有著不同的人、不同的信念、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希望、不同的夢 美國總統 卡特 ..................................................................... 因此經師只是基本款,人師是願景款。一個老師,或許就是扇窗子吧!在小孩還沒看到世界的多元時,可以在課業外,多給小孩一些東西讓他們發現自己。 今天身在偏鄉的孩子,把所有課本的知識都學完,就拼得贏都會孩子嗎?但是,找到了學習的樂趣,也找到了自己的志向,搭配資訊科技帶來的無遠弗屆資源,那種可能性,卻是無法限量的。 我想我要分享數位學伴的大學生的就是這種想法。課輔是最後目標嗎?還是我們可以建立一種信任與陪伴,讓小朋友找到學習的對象,跟著你們一起找到內在學習的動力,然後,在你們的計畫中止後,能夠自己學習呢? 因此我的建議是,或許我們可以扮演像是衛星發射到送入軌道中的那個火箭的角色,將小朋友送入他們自己建立的學習軌道後,他們就可以自己發展了。

096 app工具應用之前

昨天我幫學校同事上手機應用課程,上課過程很棒,大家也玩得很高興。不過在那過程中我發現一件事情-大家對於「同時裝上很多app,並且加以控制」的這件事情會覺得有點力不從心,所以就一般使者的角度來說,可以用最少軟體搞定最多生活所需是最棒的使用模式。 因此當我昨天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 電腦手機傳送大量影音檔案:Portal 比你用過的方法快 ,我就想到說,這會不會又是多了一個app?可是以一般使用者的角度來說,用得應該不多,用得比較多的應該會是講師或是應用行動載具來學習的學生。 所以在介紹一項工具之前,第一個該做的事情是,「定位」,你有把這項工具的使用情境思考過,並且確認適合你要推薦這項工具的人嗎? 第二件事情是想想使用速度。以這個工具來說,我會擔心的是在學術網路的速度。畢竟我們的使用環境中,學術網路佔了約八個小時,如果速度夠快,當然可以試試看,反之,就不建議。 第三件事情是有無替代方案?比要簡單而且用web處理的方案就是google雲端硬碟,最少他在學術網路端應該速度還可以,而且上傳的同時,可以將檔案放入你既有的架構內,另外雲端硬碟可以支援很多種服務,所以你也可以少裝一些軟體,符合一般人不喜歡裝太多app的使用習慣 不過如果沒有esor寫這一篇文,我們也不會想這麼多,所以也要感謝esor。一篇文章適不適用自己可以多想一下,這也是避免自己資訊及工具使用超載的小秘方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