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3的文章

一般學校需要哪些教育資源

昨天,我去屏東縣擔任全縣教務主任研習的講師,講的議題依舊是我比較專長的教學資源,如果您有興趣看看這些研習的話,可以看一下 這裡 。 昨天上完課後,也更確認了一些事情: 一、一般學校老師需要的是立即可以上手的學習資源,而非一堆教學資源平台。 現在書商提供的教學資源其實已經很完整,如果老師不只照著光碟教,也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的話,其實也不會太離譜。不過,有一些老師或許會想加入一些素材,這時候一些適當的教學資源就很不錯,因為這些素材可以讓老師依據自己的需求加入、組合及衍生,當然在這中間我們需要的是一些比較沒有問題的素材,讓老師的引用可以更放心。這些素材的來源可能是來自於自己搜尋或是引介,引介的來源可能是社群,可能是Facebook也 可能是twitter或是其他很多的可能,當然其中一項也包括自製,但是自製的比例應該是最小的一種。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如果可以引用的話自然以引用為主,除非我們認為有必要,而且有能力再不耽誤備課的狀況下去做,不然鼓勵老師自製教材這個政策是還有很多討論空間的,短期間內也不易達成。

最容易被忽略的基礎建設卻是資訊融入教學的根本

昨天在FACEBOOK上寫的一篇關於投影機的看法,沒想到激起了許多人的意見與想法。但是在資訊融入教學這一塊,我們光從硬體來思考,就會發現有很多地方需要克服,更不用說到軟體和制度了。以目前教育部積極推動的雲端應用來說好了,長一朵雲,在各縣市來說應該都不會是太難的事情,畢竟有適當的經費,加上有些想法,要生出一朵不錯的雲可行性很高。 但是,要和雲連接的是甚麼?沒錯,就是雲端中的「端」,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字,卻也暴露了我們基礎建設的脆弱。先不談電子書包,如果要以目前教室中的架構來連上雲端,基本上應該要具備的是電腦和網路吧!但是現行的電腦設備是甚麼樣子呢?以電腦教室的電腦來說,經濟狀況比較好的縣市可以4~5年更新一次,但是每次更新的時候幾乎都只能更新主機和螢幕,好一點的會連還原卡和網路廣播系統。但是我剛剛說的是經濟狀況比較好的縣市,比較差的縣市每4~5年的更新幾乎都還是一種奢求。當然也有些縣市會採租賃的方式進行更新,這個就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

關於補救教學的一點小想法

今天我在 老ㄙㄨ的希望教室 的 FACEBOOK上,發現他寫的一段文章 其它最打動我的是這樣一段話 那麼要激發他們想學習的動機呢? 要讓他們感到好玩;讓他們感到好奇;讓他們覺得對這答案不服氣,一直問為什麼;讓他們在眾人面前,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得比別人好;讓他們在小團體中,與他人有互動,有笑聲,有能展現自己的機會;也在小小競賽中激發出想做得更好的決心... 更重要的,是和他們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讓他們喜歡你們,期待你們的到來;相信你們說的是真的,也想試著為你們改變他自己。 於是,他們的未來世界改變了,就在那瞬間。 部落格全文

兩個很不錯的藝文教學影片

http://www.ted.com/talks/lang/zh-tw/phil_hansen_embrace_the_shake.html     菲爾韓森 (Phil Hansen): 擁抱顫抖 http://www.ted.com/talks/jarrett_j_krosoczka_how_a_boy_became_an_artist.html 傑瑞特.克羅索科茲卡 (Jarrett Krosoczka):一個男孩變成藝術家的故事   第一個影片讓人看到生命的勇氣與藝術創作在限制下,創意的巨大迸裂 第二個影片讓人看到堅持與對自我忠實的藝術故事,這個影片我一定會放給學生看

回首數位路-1

我還記得我的第一個作品-「教室電腦」。在民國84年以前,教室裏幾乎是沒有電腦的,不過學校裡卻有一堆教育廳發的 CAI,學生如果要使用CAI要到哪裡用呢?沒錯,就是電腦教室。所以有一些想用CAI來教學的老師就會在上課上到一個段落的時候,利用電腦教室空堂的時間帶學生到電腦教室使用CAI。 我觀察這個現象觀察了很久,也一直在心中想著,這樣對嗎?學習場域如果可以給予即時的應用與回饋,會不會更好?